本文作者:访客

商家称婴儿高跟鞋仅为装饰品 审美争议引发关注

访客 2025-05-10 15:49:23 11719
商家称婴儿高跟鞋仅为装饰品 审美争议引发关注摘要: 近日,在社交平台上,有网友晒出部分电商在售卖一款“婴儿高跟鞋”的商品。由于该鞋子形似“三寸金莲”,不少网友怒斥其审美畸形。对此,有商铺客服回应称,这种鞋并不是真...

近日,在社交平台上,有网友晒出部分电商在售卖一款“婴儿高跟鞋”的商品。由于该鞋子形似“三寸金莲”,不少网友怒斥其审美畸形。对此,有商铺客服回应称,这种鞋并不是真正用来穿的,而是用作妆饰。

商家称婴儿高跟鞋仅为装饰品 审美争议引发关注

让儿童适应成人化审美可能存在风险。成都医学院心理学院副教授徐云认为,一味将家长想法强加于儿童不利于其成长过程中价值观的发展和判断,甚至可能造成人格扭曲。此外,有律师从法律角度分析,对幼童进行成人化穿搭或“擦边”营销可能对儿童利益构成多重侵害。

在网友晒出的帖子中,“宝宝高跟鞋”商品展示的图片上,小小的鞋底后跟部位有显眼的鞋跟,另一页面附有一对胖乎乎的宝宝小脚穿着高跟鞋的图片。配文写着“1岁宝宝人生第一双高跟鞋……”。但在评论中,众多网友并不买账,质疑这种畸形审美。有人表示虽然只是摆拍用的,但仍然感到不适。也有网友认为这只是娱乐,是给小婴儿拍艺术照用的,满足家长的打扮欲。

5月8日,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搜索发现均有“婴儿高跟鞋”售卖。某一家电商平台上的描述为“宝宝袜,婴儿软高跟鞋,婴儿摆拍”,价格23.9元。款式包括星星黄、桃色、银色、红、黑、粉、黄豹纹等7种,适用于0到6个月的婴儿。售出量为800+。另一电商平台上类似款式的商品名关键词中包括“宝宝高跟鞋搞笑摆设拍照恶搞”。店铺客服表示,这并不是真正的鞋子,是用来妆饰的,主要材质为棉布。

近年来,幼儿审美成人化倾向广泛受到社会关注。此前的“奶辣风”穿搭也曾引发热议。将成人化装扮过多安置于幼儿身上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影响。徐云认为,这类现象折射出家长的审美观,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一味地将家长的想法强加于儿童,可能不利于其价值观的发展和判断。在婴幼儿阶段,这种成人化的装扮可能并不符合孩子年龄阶段的认知和心情,可能会导致孩子为了迎合家长而影响其价值观的塑造,甚至造成人格扭曲。

成都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博士黄梓航认为,类似婴儿高跟鞋这类成人化审美婴幼儿物品的出现与消费主义有关,商家通过将成人时尚元素移植到儿童用品上来实现商品差异化。部分家长追求独特的需求也促使了这类商品的销售增加。他建议,在育儿过程中应更加有意识,多思考自己的行为是为了儿童的成长还是满足自身需求。在两者无法兼顾时,应以儿童发展需求为主。

四川省反家暴知识普及基地研究员、四川发现律师事务所律师贺海燕认为,从法律视角看,对幼童进行成人化穿搭或“擦边”营销可能对儿童利益构成多重侵害。商家以“软底”“摆拍道具”为名规避安全标准,涉嫌违反《产品质量法》第13条,侵害了儿童的安全权。从心理健康角度,《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条禁止以带有暗示性的方式利用儿童形象。某些商家以“公主风”“性感风”为卖点,可能诱发社会对儿童的非正常关注,甚至助长恋童倾向的灰色产业链,涉嫌侵害了儿童的安全权和发展权。此外,此类行为还涉嫌违反《广告法》第9条关于广告不得含有“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违背社会良好风尚”的规定。

贺海燕建议,可以通过法律强制、行业自律、技术监管、公众监督的立体化治理,遏制儿童成人化趋势,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完善法律规制,制定专门标准,建议增设“审美健康”条款,禁止在婴幼儿用品中使用成人性感元素。强化行业自律,推动电商平台签署《儿童友好型商业公约》,建立成人化商品“灰名单”预警机制。创新网络平台监管方面,短视频平台、社交平台应对“儿童穿搭”类内容实施分级管理,利用AI图像识别技术标记成人化元素,自动限制未成年人账号浏览,并开通“一键举报”通道,对查实的违规账号采取降权、封禁等措施。加强社会协同治理,学校可开设“健康审美”家长课堂,提升监护人辨别能力。对长期放任成人化商品销售的平台,检察机关应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要求其建立专项整改机制。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ddwi.cn/ddwi/10582.html发布于 2025-05-10 15:49:23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爱美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