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神磊磊:不高兴的人们正在把黄巢当嘴替

文/六神磊磊
一
不知你发现没有,“黄巢”这个名字正在翻红。
最近已经好几次了,我在热点事件评论里看见同一句诗:“天街踏尽公卿骨”。
有的人还直接说:什么时候才能“天街踏尽公卿骨”?
这句诗出自唐朝末期的《秦妇吟》,主角正是黄巢,描写的就是黄巢造反后的惨烈景象。
印象之中,无论是“董小姐”事件,还是后来连带好几个人的学历争议,以及女星黄某某疑似的“天价耳环”事件,评论里都看到这句诗。
知乎上还出现了热门问答:黄巢的走红是一种什么警示?
回答本身写得非常deepseek,一看就是ai出品,但有一说一,这个问题的提出,本身已经说明了一些问题。
这个警钟的出现,本身已经敲响了某种警钟。
二
回头看看,出现这种现象也是有迹可循的。
2020年,紫禁城大G事件,算是一个阶段性的起点。
几个年轻人,以大G为背景,在大众一直以为绝不能开车的地方搔首弄姿,拍照摆pose。
事实上,或明或暗的特权,在很多领域里其实一直都有,并没有所谓这几年就更厉害。
但那一年,移动手机已经完成了全民普及,达到增无可增的完全饱和状态。平台、终端、活跃用户都有了,正差内容呢。大G事件就是某些特权的擦边群体给全体用户赠予的一次惊喜点播。
等于是上来就给你们拉了个大的。
接下来,“坑爹周公子”、“三代烟草人的奉献”、“领导先打饭”等连续发生,到百度“千金”谢安迪开盒,再到最近的“名医”董小姐、17岁的女艺人黄某某疑似天价耳环等,特权连续剧一季又一季,拉了一坨又一坨。
他们甚至有了一个新的名称,叫“天龙人”。
这些被曝出来的人,其实多数都压根算不上什么“天龙人”,不过是龙生九子、子又生孙、孙又生子的旁枝,充其量是“囚牛人”“狻猊人”“狴犴人”“饕餮人”而已。
可你架不住人家剧本好、演得投入啊。
明明吃瓜群众的阈值已经很高、对这种事都已经麻木了,特权小演员们却总能超出预期,给你玩出新花样。
比如董小姐和肖医生联袂出演的“手术室霸总真情离场”就是如此,剧情惊人到让你都舍不得快进。
看了之后,谁的血压不飙升呢。
三
我的主业是读金庸,曾几何时,人们表达气恼、骂骂咧咧的方式,还有点像黄药师式的。
黄药师,的确愤世嫉俗,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但起码有个基本点,不搞无差别暴力,也压根没有任何“踏尽公卿骨”的想法。
遇到不爽的事,翻个白眼,喷几句“我最看不惯吃人不吐骨头的礼教”,也就罢了,平时呆在自家桃花岛上,和世界划清界限,始于骂街,止于不合作。
所谓“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无非是一种自我表达,合则来,不合则躺平,三观不同不必强融就是,对于董小姐之类没有什么威
胁,也没有真实伤害。
然而时过境迁,这种方式已经过气了。
有些人都瞧不上这种方式了,觉得你不踏公卿,一些公卿的周边群体却总踏到你。
你默认他们如周室一般有公田,打算自己努力种好私田就是,将来大家的子女说不定也能跨越阶层,坐在一起喝咖啡、聊收成。
可你却发现事实不是如此,那些来旺儿、李贵儿、马道婆之类人物,觉得公田分润不够,手伸到私田里来,要把你私田的水也抽干。用流行的词说就是阶层固化了。
好比“董小姐”这样的,照我所想,学历也弄到了,圈子也打入了,肖医生也入幕为宾了,那就好歹把最不重要的东西——比如出镜机会——让给老实人的孩子呗,自己也少点风险。
可人家偏不,出镜机会也要,实的也要虚的也要,既要又要还要。直到被扒出来才猝不及防,这两口子想说怪美帝都晚了,人家美帝还正拼命对外转移国内矛盾呢,忙不过来。
普罗大众当然就有气,觉得你们讲不讲武德?
于是克制、讨论、求同的耐心没有了,发泄、报复、过瘾的诉求在飙升。“碧海潮生按玉箫”式的表达过气了,人们发现还是“天街踏尽公卿骨”更过瘾,更痛快。
有句讲句,以普罗大众的德性,但凡能找到别的出气筒,都不会想去招惹什么“公卿”的。红颜祸水,文人误国,商人最坏,明星无良,怎么都行,惹公卿干什么呢。可董小姐这事偏偏上述哪个都靠不上啊。
四
真让人嘘唏,曾几何时,在大众的层面,关于黄巢的最有名的诗句,还只是“满城尽带黄金甲”。
虽然原诗也是暗戳戳在说造反,但人们前些年都是从审美的角度去欣赏的,觉得特美、特别文旅范儿。
现在却变成“天街踏尽公卿骨”了。
同一个黄巢,从老谋子的灵感缪斯,变成了人们发泄的嘴替。
甚至可能日常生活中一个连杀泥鳅都不敢看的人,也跟风学样,上网念叨所谓“天街踏尽公卿骨”。
其实,对于推崇黄巢这件事,但凡有一点常识和思考能力的人,都会隐约感到逻辑不通。
连公卿都踩成泥巴的存在,小民在其面前命运如何?
网上这些人未必统统都想不明白。他们只是气到没有耐心去想了。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ddwi.cn/ddwi/11836.html发布于 2025-05-20 10:10:32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爱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