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壮派”王海河接棒国海证券董事长,新官上任面临券商风控首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 5 月 24 日讯(记者 王婉莹)广西本土券商国海证券(000750.SZ),近日完成新 " 掌门人 " 的交接,现年 46 岁的王海河从掌舵这家券商近 11 年的前任董事长何春梅手中接过帅印。
这位横跨政策性银行、保险等领域 " 少壮派 " 高管,能否带领国海证券实现逆袭,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先看业务层面,2024 年国海证券实现营收 42.18 亿元,净利润 4.28 亿元,虽均有增长,但利润数据指标不及巅峰期的四分之一。投行营收持续下行,从 2021 年的 2.3 亿元缩水至去年的 0.46 亿元,降幅超 8 成,且受 " 胜通债 "、" 金通灵 " 财务造假案持续督导失职等事件冲击,公司仍有诉讼纠纷未理顺。此外,公司受早年激进扩张的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 " 踩雷 " 影响,风险敞口仍待出清,频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可见,摆在新帅面前的局面,并不算好,亟需完善内部风控体系。
风控干将 " 跨界 " 而来
5 月 22 日,国海证券公告称,公司于 2025 年 4 月 28 日召开第十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选举公司董事长的议案》,选举王海河为公司第十届董事会董事长、法定代表人。近日,国海证券已依法办理完成法定代表人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取得桂林市大数据和行政审批局换发的《营业执照》。
今年 4 月,自 2014 年 12 月开始掌舵国海证券近 11 年的原董事长何春梅离任。公开履历显示,出生于 1969 年的何春梅,是券业为数不多女掌门人之一。离任之际,公司高度评价其任期贡献:带领公司深度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地方发展;全力构建精品研究、大财富管理、大资管及机构业务特色,差异化特色竞争优势持续强化;精准把握资本市场窗口期,推动公司完成多次再融资,资本实力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持之以恒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完善内控管理等。
国海证券现任董事长王海河,出生于 1979 年 2 月,现年 46 岁,属 " 少壮派 " 金融高管,其履历横跨政策性银行、保险等多个领域,同时兼具风控经验,是少有的复合型人才。
王海河曾任职于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国家开发银行办公厅,曾任国家开发银行风险管理局信用风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风险控制与法律事务部副总经理、党委专项巡察组副组长、风控与外派人员管理部(监事会工作部)副总经理,广西金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务。其还在 2017 年至 2024 年兼任国海证券董事。
2022 年 12 月至 2025 年 4 月,王海河出任国富人寿董事长,直至此次履新。
可见,汪海河过往从业经验主要集中在风险管理方面,并无非常直接的券商管理经验,其能否带领完善国海证券的内控体系,走出增长曲线,是业内的一大关注点。
投行业绩持续下滑、陷数起财务造假案
市场担忧不无依据,眼下,国海证券面临业务发展和健全风控的双重压力。
首先是经营方面,财报数据显示,2024 年国海证券营收 42.18 亿元,微增 0.69%,净利润 4.28 亿元,增长 31.02%,虽然业绩呈现回暖态势,但净利润规模不足 2015 年峰值 18 亿元的四分之一,仍在公司历史水平的较低区间。
细分业务上,财富管理业务依然是国海证券 2024 年主要收入来源,全年实现收入 12.83 亿元,营收占比为 30.42%,同比增长 11%;销售交易和投资业务迎来同比大增 177% 至 7.64 亿元,贡献了 18.12% 的营收。
然而,国海证券的投资管理业务和企业金融服务业务则下滑明显,其中投资管理业务实现营收 7.14 亿元,同比下滑 21%。企业金融服务业务收入即投行业务仅为 0.46 亿元,同比下滑 35%。
(图片来源:国海证券年报)
投行业务的颓势可以追溯到更早前,2021 年至 2023 年该业务收入分别为 2.3 亿元、0.9 亿元、0.7 亿元。与此同时,公司 IPO 承销数量也逐渐下滑,其中,2021 年斩获 3 单 IPO 项目,3 单增发项目;2022 年为 1 单 IPO 项目和 1 单增发项目;2023 年没有披露 IPO 项目,共完成股权融资项目 3 单;2024 年国海证券仅完成了 1 单再融资项目,新三板挂牌 4 家。
除了受 IPO 市场环境的影响,保荐的项目连续踩雷,也是导致其投行业绩失速的重要原因。譬如,2021 年,国海证券在 6 年前承销的胜通集团 9 只债券发生实质违约,违约余额 55.5 亿元。作为主承销商,国海证券因在尽职调查过程中,未做到 " 勤勉尽责 ",被证监会处罚。
而今," 胜通债 " 的负面影响仍在持续,2024 年 11 月发布的《国海证券 2024 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封卷稿)》中,披露了多达 23 起金额超过 5000 万元的重大诉讼。其中 9 起案件中,国海证券均是作为被告卷入 " 胜通债 " 证券虚假陈述纠纷。
" 金通灵 " 财务造假案中,国海证券再次卷入其中,其被指称金通灵 2017 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履行持续督导职责过程中,存在未能勤勉尽责履行相关义务。2024 年 12 月,金通灵 10 名二级市场投资者以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为由,向金通灵、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国海证券、华西证券、光大证券等 24 名被告提起诉讼,诉讼请求金额合计 75.64 万元,后续影响或会持续发酵。
如何走出保荐项目财务造假案的阴影,是国海证券投行业务需要直面的问题。
此外,国海证券还持续面临股票质押式回购 " 踩雷 " 带来的压力,为此已经多次计提资产减值,记者粗略计算,截至 2024 年末,公司仍有 15 起股票质押违约诉讼未结,国海证券在 2019 年以来至少十余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涉及金额超 17 亿。
跨界而来的王海河如何带领这家地方券商扭转局势,全面革新,或有一场硬战要打。(蓝鲸新闻 王婉莹 wangwanying@lanjinger.com )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ddwi.cn/ddwi/12296.html发布于 2025-05-24 15:00:43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爱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