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园林的定义与分类

一、园林的定义
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
二、园林的分类
1、根据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北方类型:园林的范围包括气候寒冷、冬季漫长的中国北方地区,主要的特色是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在植物的选择上比较注重抗寒耐旱,以松、柏、榆、槐、杨、柳等乡土树种为主,园林的风格粗犷、大气,具有恢弘壮丽之美。
江南类型:园林的范围包括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的中国东南部地区,主要的特色是植物种类丰富多样,以梅、兰、竹、菊“四君子”为代表的植物备受推崇,园林的风格注重诗情画意,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
岭南类型:园林的范围包括中国南部的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地区,主要的特色是植物种类繁多,包括了许多热带和亚热带的植物,如棕榈、芭蕉、榕、木棉等,园林的风格受西方园林的影响较大,注重形式美和色彩美,以规则式布局为主。
2、根据园林的隶属关系分:
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私家园林: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等。
寺庙园林: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其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向公众开放的性质,现存著名的寺庙园林有:洛阳白马寺,苏州西园,戒幢律寺等。
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风景名胜区应当具有区别于其他区域的能够反映独特的自然风貌或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的比较集中的景观。
3、根据园林的功能用途分:
游憩性园林:有开放性和闭合性的区别,有城市公园和自然公园之分,现代的公园以其环境幽深和清凉避暑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也成为情侣们,老人们,孩子们的共同圣地,以至于在公园中发生了无数个故事,成为人们喜怒哀乐的又一聚集地,也因此很多的书籍,电影,连续剧的背景都选在了公园。
文化艺术性园林:大观园是体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最高水平的一个例证,它的建筑风格和艺术思想,主要是通过继承传统,博取众长,将北方的大尺度的建筑与南方的小尺度的建筑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纪念性园林:是一种崇高的纪念性艺术,它将自然美、建筑美和人文美巧妙地融为一体,表现了人类对祖国、对民族、对故乡、对历史、对时代的无比热爱,使人在美的享受中受到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高尚情操的教育。
实用性园林:从属于某种实用目的而建造的园林,这种园林的特点是规模较小,建筑密度较大,一般采用规则式布局,常与建筑物、广场、道路结合在一起,成为现代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三、园林的构成要素
园林构成要素包括山、水、植物、建筑、动物等,这些要素经过艺术组合,构成充满诗情画意的环境,满足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等需求。
四、园林的作用
园林的作用主要包括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休闲娱乐场所、美化城市景观、传承历史文化等,园林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优美的自然环境,还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提高了城市的生活质量。
五、园林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园林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1、生态化:园林设计更加注重生态环保,采用自然材料和生态技术,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2、人性化:园林设计更加关注人的需求和感受,注重人性化的空间布局和设施配置,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3、智能化:园林管理更加智能化,采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园林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
4、文化化:园林设计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和表达,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提高园林的文化品位。
园林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和艺术形式,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生态、文化和社会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园林将不断发展和创新,为人们提供更加优美、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作者:ddwi本文地址:https://www.ddwi.cn/ddwi/837.html发布于 2024-12-09 16:00:43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爱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