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张译要停工陪猫,真不是托辞

访客 2025-05-02 10:21:49 58480
张译要停工陪猫,真不是托辞摘要: 再度捧杯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项后,47岁的张译决定给自己的事业按下暂停键。“我特别喜欢能够让自己安安静静地生活一段时间,陪陪我的猫。”他说。4月27日,第二十届中...

张译要停工陪猫,真不是托辞

再度捧杯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项后,47岁的张译决定给自己的事业按下暂停键。

“我特别喜欢能够让自己安安静静地生活一段时间,陪陪我的猫。”他说。

4月27日,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揭晓,张译凭借电影《三大队》程兵一角摘得优秀男演员奖项,这也是他在2023年凭《我和我的祖国》折桂后,第二次获得这一奖项,成为继刘佩琦、李雪健之后,第三位两获华表影帝的演员。

作品集中上映、观众缘一路走高,本是职业演员求之不得的好势头,他却在这时宣布停工,还要停到“特别满意”再出山。

张译停工,源于他的害怕,“演员不能离开土壤,不能离开生活,否则永远是纸上谈兵,这是我特别害怕的事情。”他把华表奖认作一份自己同观众的契约,既然拿了奖,就要好好去体验生活,才能把戏演好,才能不负所约。“所以我希望自己多沉淀一下。”

虽然是以猫之名,但了解张译的人都明白,“陪猫”绝不是他暂时息影的一个托辞,而是他打算好好生活的有力证明。

一位演员的磨砺

张译爱猫,或是因为儿时的愧疚。他曾在采访时回忆,小时候,一只流浪猫到了他家里。小张译收留了这只小猫,却对它寄予“厚望”,希望它能够直立行走,还能倒立,甚至强制训练它走钢丝……变成一只技艺超群的猫中翘楚。

结果可想而知,小猫不堪忍受,悄然而去。再次发现它时,已是一幅惨烈的情景,小猫被人开膛破肚,扔进了垃圾堆。这也让张译明白,怎样才是真正的爱猫。

同猫的因缘开始得极早,与“演”的结缘也不晚,也是在童年时期。张译的爸爸是一名音乐教师,尤其注重对他进行文体特长的培养,羽毛球、滑冰、弹钢琴都尝试过,甚至还教他厨艺。但蔫儿淘又格涩的小张译一概没兴趣,直到接触了“演”——还不是表演,是讲演。小学五年级时,他参加了一场演讲比赛,听到自己稚嫩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出、放大,回荡在偌大的剧场中,他一下子被戳中了兴奋点,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迷上了公开讲话,继而迷上了播音。

每天清晨六点半,当别的孩子还在梦中呓语,他的专属闹铃——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新闻和报纸摘要》栏目主题曲可以一下将他从床上薅起来,开始跟读。“那时候觉得播音员是世界上最神气的人”。

出于对播音的执念,高中时,他曾两次报考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都无奈落榜,却最终被哈尔滨话剧团破格录取,与演艺人生转角相遇。可这条路也并不顺畅,因外形不达标,他先后被中央戏剧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拒之门外。1997年,19岁的张译考进了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话剧团(现战友文工团),当兵入伍。

兵一当就是十年,十年当中,别说在表演上小有名气,就连老师和导演也认为,他是“全班最不会演戏”的那个。直到2006年,张译参演《士兵突击》,成功塑造了班长史今这一经典角色。那时,他已经28岁了。

史今的一颦一笑、有情有义,在观众眼里根本不像是演出来的,的确,对于有着十年军旅生涯的张译来说,这个角色不太需要“演”——一个兵应有的样子,已经烙在了他身上。

拍摄史今退伍的杀青戏当天,张译恰好接到了准予退伍的部队通知,意味着他到了真正脱下军装的时刻。那一晚,张译整整齐齐穿好军装,在镜头前最后一次以“兵”的身份路过天安门广场。那一刻,戏里戏外的人生轨迹发生重叠,表演与现实交叉一处,他哭得稀里哗啦,奉献出一段无法自拔的“沉浸式表演”。

从史今起步,到《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炮灰团小太爷孟烦了,再到《红海行动》中的铁血队长杨锐、《八佰》里浙江保安团普通士兵、《绣春刀》中的明朝锦衣卫千户陆文昭,张译演过各个时期的军人,但每个角色都各有不同,人们从这些多类型、多角度的诠释中,总能回溯到他的生活,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细微体验。

镜头之外,张译给人低调寡言的印象,闲暇之余总和他的猫黏在一起。他养了七只猫——果子、布袋、咖啡、牵牵、挂挂、优优和小豹子,在他看来,人和动物本来同属天地自然,许多性情、直觉、本能都是相通的。他乐于跟人分享对猫的观察和体悟,“猫过来的时候,如果声音特别大,它会有一种惊恐;声音小,它会懒懒看一眼就过去了。这就是表演的分寸,内心的状态。从猫身上,我才真正地掌握了真听、真看、真感觉的表演要领。没有猫,我演不了戏。”

一个猫奴的博爱

在影迷眼中,张译不喜热闹,很少上综艺,也少有八卦。即便身为千万级微博博主,他也懒得“营业”,往往几个月,甚至两年多才更新一次。但早在2013年,他就出版了17万字的散文集《不靠谱的演员都爱说如果》,单辟章节,把对猫说的话都收录其中。他还开了知乎认证账号,跟微博一样,头像也是家猫一只,签名则是“猫与观众的侍者”。

张译先后养过十多只猫,对每一只都护爱有加。第一只还是他在部队的时候,偷偷在宿舍收留的狸猫孜孜,被他视为“大女儿”。居无定所的日子,猫也会走失,再度流浪,他依然会像小时候一样难过。“直到有了自己的家,我才开始大肆养猫。”

不管工作档期有多满,张译总不吝将时间留给猫们。在家里,为了随时可以照料七只小猫,他在自己卧室和猫的卧房之间的墙壁上掏出一个洞口,尊重它们自由出入的权利。在戏外,他费尽口舌列举猫的种种好处,撺掇朋友们收养流浪猫,好友姚晨就在他的游说下,成为又一个猫奴。

2010年,张译创建“果子联盟”,这是专门为救助更多流浪动物而设的线上公益性组织,命名取自于他的“大儿子”果子。平台以“关注流浪猫让生命不再孤独”为愿景,呼吁对流浪动物的爱护和尊重,鼓励关爱生命的人们用行动救助流浪猫,并向公众普及科学养护方法,减少抛弃行为。十年前,“果子联盟”就已经在全国各地救助了超过4000只流浪猫,而这个数据还一直在增加。

实际上,在“果子联盟”成立以前,张译就曾同他天津影迷会的朋友们一起参与到天津的流浪猫救助组织“希望猫”的活动当中,通过资金支持、宣传呼吁等方式,紧急救助了700多只险遭厄运的猫。

对于陷于危难的流浪猫,他能救则救,对于救不了的猫,他给予最温柔的告别——他也是一名流浪猫入殓师,车子的副驾座位后方永远放着一团塑料袋,途中如果遇见流浪猫狗的遗体,他一定会停下车,为它们擦拭血渍、整理毛发,再找个安静的地方,装裹起来、入土为安。

自信懂猫,自豪养猫,张译却并不因此自得,反倒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是猫教育了自己、成就了自己。

对“喵星人”的偏爱,也让张译拥有更细腻的洞察力和共情力,体现在公益上,则是在细微之处,对个体生命和特定人群的关注。

2011年,张译参加公益活动和熊猫宝宝合影。

2009年,“512地震”临近一周年,他悄悄现身四川什邡,作为明星志愿者参与了《512中国爱》大型公益活动。“川军团团长孟烦了”被现实中的抗震救灾英雄所征服,看到因营救废墟中小学生而丧失6名亲人的英雄陈宏,他深感钦佩。在为英雄排演话剧《天堂的对话》之时,恰逢陈宏即将转业,张译特地向导演及部队领导争取了一场欢送仪式,又亲力亲为花了3个多小时布置会场。

2012年,他出演了关爱空巢老人的微电影《老人愿》,之后通过网络平台发起“爸妈我很好”主题公益活动,号召漂泊在外的儿女每周给“留守父母”打电话报平安,并走进社区,同老人们谈心说笑、载歌载舞。

2022年,出于对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责任担当,他以影视行业代表的身份担任“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代言人,参与普法宣传,通过媒体发声,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守护未成年人权益,促进这项制度深入人心。

2024年,张译再次借助影视载体,为未成年人保护奉献力量。在反映涉未成年人案件的电视剧《九部的检察官》中,他出演一位未成年人检察部的检察官,通过他的视角,将校园霸凌、网络犯罪、性侵、诈骗等一系列现实问题铺陈在观众面前。

在关注人的同时,张译也关注环保领域,2012年,在微电影《榕树下的约定》中,他以一名寻根画家的角色,探究人与自然的深刻关联,呼唤人们关注环保事业。2024年,作为无境深蓝气候变化大使,他还与团队一起发布微纪录片《沸腾时代》,以视频揭示极地生态危机,呼吁公众关注气候变化。

从影二十年,张译决定卸下影帝的光环,暂别镁光灯,隐藏在人群之中。或许,当他再度归来时,会带着扎根生活的体悟,完成对观众的约定。

作者:王琦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ddwi.cn/ddwi/9582.html发布于 2025-05-02 10:21:49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爱美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