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士做科研,一定要靠论文吗?

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伍里川
近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护士论文现“男性确诊子宫肌瘤”一事引发全网关注。这篇发在《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上的论文,出现了“选取本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等说法。
男性既然天生没有子宫,自然不可能患子宫肌瘤。如此逆天论文,除了抄袭、造假,还有其他原因吗?对此,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发布《情况说明》:关注到网友反馈的相关论文信息。经核查,论文存在学术不端问题。给予护士霍某某记过处分、降级处理,取消其五年内各类晋级晋升等资格。这一处罚是依法依规做出的,很有力度,很有必要。
但是,围绕该事件,仍有疑问萦绕人心。据报道,爆料者在知网检索发现,有30余篇医学论文内容荒诞、涉嫌学术造假,比如,在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羊水栓塞等女性病相关论文中,居然出现了大量男性患者。“问题论文”的作者分布在多个省份的医院。如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率先打破宁静,给出了处理决定,那么,其他涉事医院何时有所行动呢?
另外,一篇论文的写作和发表,是一体化的,在学术不端者受到惩处之后,对守土失责的相关杂志人员,应该给公众一个说法。6月6日下午最新消息,涉及两篇“男性病例”文献的《中国医药指南》期刊,发声明称对涉事编辑已作出辞退处理,并制定了整改措施。这举措呼唤着更多涉事刊物和医院主动承担责任。
值得反思的是,“奇葩论文”的背后,存在着这样一种局面:一些医护人员为了评职称而进行学术造假,其中包括请枪手、抄袭论文。此类现象,近年来多有报道;面对庞大的“论文发表市场”,本该严格把关的一些期刊为了获取利益,涉嫌降低标准出卖版面,导致问题论文频现。
这一乱象,对论文制度的严肃性形成打击,对晋升考评的公正性造成危害,对社会公众的朴素道义感造成伤害,绝不能等闲视之。假如相关杂志和医院始终不能自查自纠、回应公众关切,那么,呼唤更高层级介入调查,也就不是一个夸张的要求。
与此同时,也应该反思,本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上的医护人员,何以“卷”起论文、成为一些奇葩论文的“源头”?不必讳言,医护人员工作极为辛苦,而且一些基层医护人员较为缺乏学术素养,和研究学术的境界相隔甚远,那么,是什么原因把他们逼向“学术不端”?
不可否认,重视论文忽视临床以至于“唯论文”的风气,在一些医疗机构里还存在着。有业内人士向媒体直言,发表论文多与职称晋升需求挂钩,是晋升刚需,即使是护士也不例外。明明没有写论文、发论文的必要性,却偏偏强制护士写论文,能不出问题吗?
据报道,当前,为预防医护职称晋升论文造假事件,北京、上海、广东、山东等多地均已明确提出破除“唯论文论”,加快构建多元化职称评价体系。其中,山东省最新发布的《山东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价标准条件(试行)》(2023年),在职称评审各个环节,不得将论文、科研项目等作为推荐申报必要条件。相信随着这类善政的推行,“奇葩论文”定会失去存在的意义和土壤。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ddwi.cn/ddwi/10158.html发布于 2025-05-06 17:24:46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爱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