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肇事逃逸后再次饮酒是否构成逃逸?
肇事逃逸后再次饮酒不构成逃逸行为的再次发生,因为逃逸行为已经发生并结束,饮酒可能会影响肇事者的判断力和反应能力,可能导致其无法正确处理交通事故的后果,从而可能加重事故后果或引发其他安全问题,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肇事者应该立即停车、报警、协助伤者,并接受相关部门的调查处理,避免逃逸和不当行为的发生。
一、肇事逃逸后再次饮酒算逃逸吗
肇事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判断再次饮酒是否算逃逸,关键在于先前是否已构成肇事逃逸。
若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为逃避责任直接逃离现场,此行为已构成肇事逃逸。之后再次饮酒的行为,不影响之前肇事逃逸的认定,逃逸事实已然成立。再次饮酒属于另外的违法行为,可能会因酒驾或醉驾面临额外的法律处罚。
在司法实践中,认定肇事逃逸主要看是否有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故意和逃离现场的客观行为。再次饮酒并非判断逃逸的决定性因素,逃逸认定以事故发生后的即时行为为主。所以,肇事逃逸后再次饮酒,先前逃逸行为依旧成立,再次饮酒会按照相关酒驾、醉驾法规进行处理。
二、肇事两死二伤判多久
肇事造成两死两伤的量刑,需依据具体犯罪情节及法律规定判断。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交通肇事罪有不同量刑标准。若肇事方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致两人死亡,属“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若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量刑会综合多方面因素。比如事故责任划分,若双方都有责任,会根据责任比例量刑;肇事方是否存在酒驾、毒驾、无证驾驶等违法情节,若有,会加重刑罚;还有肇事方事后表现,积极救助伤者、主动投案自首、积极赔偿并获谅解,可从轻处罚。
所以,肇事两死两伤具体判多久,要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分析,以法院最终判决为准。
三、人死了肇事者判多久刑法
肇事者致人死亡的判刑,需依据具体罪名和情节确定。
- 交通肇事罪:若因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引发重大事故致人死亡,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过失致人死亡罪: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致他人死亡,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 故意杀人罪:非法故意剥夺他人生命,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实际量刑会参考犯罪动机、手段、后果、悔罪表现等综合判定。建议咨询专业律师,结合实际案件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