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如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二是采用欺诈、胁迫等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签订劳动合同;三是内容过于宽泛或不明确,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或产生争议;四是用人单位免除自身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情形,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充分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一、劳动合同怎么算是无效
根据法律规定,以下情形的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
第一,以欺诈、胁迫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情况下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例如,劳动者提供虚假学历证书获取工作,或用人单位威胁劳动者签订不合理合同。
第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如合同约定“工伤概不负责”,这种条款排除了劳动者享受工伤待遇的权利,应属无效。
第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像某些行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就违反了工资相关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确认。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若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报酬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二、劳动法怎么规定事假的
劳动法未对事假作出具体规定,通常由用人单位通过内部规章制度进行规范。但用人单位在制定相关制度时,需遵循法律法规,确保公平合理。
一般而言,员工因个人事务需请假,应提前向单位提出申请,明确请假理由和时长。获批准后,方可按事假处理。事假期间,用人单位可不支付工资。若员工未按规定申请或未获批准擅自离岗,可能被认定为旷工。
对于特殊情况,如直系亲属病重或去世等,用人单位通常会给予一定的事假,并体现人文关怀。若员工频繁请事假影响工作,用人单位有权根据规章制度进行处理,如扣减绩效、调整岗位等。
员工和用人单位在事假问题上应保持沟通,按照合法合规的制度执行。若出现争议,可通过协商、调解或仲裁等方式解决。
三、公司不给劳动法怎么办
如果公司未向员工提供劳动法相关文本,并不构成违法,但员工有了解法律的需求应得到满足。若员工想获取劳动法文本,有多种途径。
其一,可自行通过网络搜索,众多政府官方网站、法律专业网站都有劳动法的全文,能免费下载查看。其二,可前往当地的书店购买劳动法的纸质书籍,这些书籍一般会有详细的条文及解读。
倘若公司存在违反劳动法的行为,员工要注意收集相关证据,比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工作证等。可先尝试与公司沟通协商,要求公司纠正违法行为。若协商不成,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由其对公司进行调查和处理。也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通过法律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仲裁结果不满意的,还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以上是关于劳动合同怎么算是无效的相关回答,若您有相似法律问题,细节、证据不同,答案也会不同,建议咨询律师,仅需3~15分钟获得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