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肇事逃逸致人受伤 新交规如何处罚
新交规对于肇事逃逸致人受伤的行为有严厉的处罚措施,肇事逃逸将导致驾驶证被扣除,并面临罚款,若造成人员受伤,处罚将更加严厉,可能涉及刑事责任,新交规旨在维护交通秩序,保护行人和其他车辆的安全,对于肇事逃逸行为,法律将予以严惩,以维护公正和公平。
一、肇事逃逸致人受伤怎么处罚新交规
肇事逃逸致人受伤,新交规下处罚如下:
首先,行政方面。一般会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并处15日以下拘留。若逃逸情节严重,驾驶证会被吊销,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其次,刑事方面。如果伤者只是轻伤,未达到重伤程度,不构成交通肇事罪,按上述行政规定处罚。但如果伤者达到重伤程度,且肇事逃逸者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则构成交通肇事罪,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若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再者,民事赔偿方面。肇事逃逸者需承担伤者的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等相关费用。若造成残疾,还需支付残疾赔偿金等。若导致他人死亡,要支付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等。总之,肇事逃逸行为危害极大,逃逸者必将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二、电动车肇事逃逸找不到人损失谁来负责
若电动车肇事逃逸且找不到人,损失的承担需根据具体情况判定:
首先,若该电动车投保了交强险等相关保险,在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由保险公司承担相应赔偿责任。保险公司会按照保险合同约定,对受害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进行赔付。
其次,如果没有保险,或者保险赔付不足以弥补全部损失,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侦查后仍无法找到逃逸者的情况下,受害人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获得生效判决后,若后续发现逃逸者财产线索,可申请强制执行。
再者,若事故发生地存在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符合条件的受害人可以申请救助基金垫付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丧葬费用。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在垫付后,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总之,即便肇事逃逸者一时难以找到,受害人也有多种途径争取自身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三、未成年骑电动车肇事逃逸怎么处罚规定
未成年骑电动车肇事逃逸的处罚,需区分不同年龄阶段和具体情节:
首先,若肇事未造成人员重伤、死亡等严重后果,且电动车被认定为非机动车。
-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通常责令其监护人加以管教。因该年龄段未成年人不具备完全的认知和控制能力,一般不予以行政处罚。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处警告或者罚款,可同时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若情节较重,可能会并处拘留,但应从轻或减轻处罚。
其次,若肇事造成人员重伤、死亡等严重后果,且电动车被认定为机动车。
-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一般责令其监护人加以管教,不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刑事犯罪主体,但民事赔偿责任由监护人承担。
-已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构成交通肇事罪,应承担相应刑事责任,不过依据法律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同时,民事赔偿责任先由交强险赔偿,不足部分由监护人承担。总之,未成年骑电动车肇事逃逸的处罚,遵循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重在引导教育和监护人的监管责任落实。
以上是关于肇事逃逸致人受伤怎么处罚新交规的相关回答,遇到相似问题不要慌,点击咨询快速找到专业、合适的律师,深度沟通法律需求,快速获得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