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签劳动合同能否认定为工伤事故
未签劳动合同也能认定为工伤事故,只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实际劳动关系,无论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出现工伤事故都可申请工伤认定,未签合同的劳动者可通过工资支付凭证、考勤记录等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工伤认定关键在于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和是否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即使没有劳动合同,劳动者仍然可以通过相关证据和法律规定维护自己的工伤权益,摘要字数控制在约150字左右。
一、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可以认定为工伤事故吗
未签订劳动合同,也能认定为工伤事故。劳动关系的存在是认定工伤的关键,而非是否签订劳动合同。
根据相关规定,即便没有书面劳动合同,只要能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就可申请工伤认定。可证明事实劳动关系的材料众多,如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证言等。
申请工伤认定时,需按规定准备材料,包括工伤认定申请表、能证明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含事实劳动关系)的材料、医疗诊断证明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申请后,会根据医疗机构诊断证明、调查核实情况等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若用人单位否认劳动关系,职工可先通过劳动仲裁确认劳动关系,之后再申请工伤认定。所以,没签劳动合同不影响认定工伤事故,关键在于提供能证明事实劳动关系和符合工伤认定情形的有效证据。
二、工伤赔偿赔偿成功后,用人单位有追偿权吗
工伤赔偿成功后,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形下有追偿权。
若因第三人原因造成职工工伤,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后,可向第三人追偿。根据法律规定,因第三人侵权导致工伤事故发生,工伤职工既可以请求侵权的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也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后,就其支付的超出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费用,可向第三人进行追偿。
另外,如果职工存在重大过错导致工伤,如严重违反操作规程等,用人单位在承担赔偿责任后,理论上可依据单位合法有效的规章制度向职工进行适当追偿,但这种情况较为复杂且有严格限制。用人单位需证明职工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且追偿金额要合理,不能影响职工的基本生活。
不过,如果是正常工伤情形,不存在第三人侵权和职工重大过错等情况,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是其法定义务,一般没有追偿权。
三、上班时身体不适下班后在家猝死是否算工伤
上班时身体不适下班后在家猝死,是否认定为工伤需分情况判断。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如果劳动者在上班时已明确身体不适,且该不适状况是突发疾病的明显表现,疾病的发作与死亡之间存在连续性,即使下班后在家猝死,从身体不适开始计算到死亡未超过48小时,有可能被认定为工伤。
例如,劳动者在工作期间就已出现头晕、胸痛等症状,向同事或领导表明身体不适,下班后直接回家休息,不久后猝死,这种情况下申请工伤认定有较大可能被支持。
然而,若上班时的身体不适较为轻微,难以判断是导致最终猝死的直接原因,或者无法证明从上班不适到下班死亡这一过程疾病的连续性,以及超过了48小时的时间限制,则一般不能认定为工伤。
具体是否属于工伤,需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证据进行认定。
以上是关于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可以认定为工伤事故吗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